前不久,某銀行一只5年期理財產品提前終止觸發市場熱議和投資者不滿。中國證券報巡訪多家銀行發明,理財產品提前終止現象并不普遍。解析人士稱,銀行提前終止部門產品重要出于雙方面考慮:一是推動理財凈值化轉型,二是避免成本收益倒掛對利潤產生沖擊。
強退現象不普遍
普益尺度發表的教導稱,自2024年以來,銀行理財市場共有1432只產品提前終止,此中有1348只于理財新規發表后終止運彩 買牌。
中國證券報巡訪多家銀行發明,理財產品提前終止現象確有存在,但不普遍。
一家國有大行支行人士通知中國證券報:我們有產品提前終止,理由對照復雜,不便透露。
一位農商行高管稱:沒據說有產品‘強退’。我行理財規模很小,僅逾12億元,陰礙不大。
部門被‘強退’的理財產品,在發行時可能居心用過高收益率吸引客戶。運彩營業時間另一家國有大行理財經理解析,這種推廣行為不符合相關制定,天然會被強退。
某股份行理財經理通知中國證券報:一般產品不會提前終止。提前終止的場合可能包含有:一是發作重大事故,例如戰爭、天然災難等;二是銀行以為產品投資的某一標的未來存在風險,這是為客戶考慮。
推動銀行理財整改
據普益尺度統計,2024年銀行開始加快清退存量理財,涉及622只產品,較2024年大幅增加。
從銀行類型看,近三年,股份制銀行提前終止的產品數目最多,共計767只,占比57;其次是國有銀行,共有256只產品提前終止。股份制銀行、國有銀行和城商行近三年提前終止的產品數目呈上升趨勢。
中信證券明明研究團隊解析,遭受監管和收益的雙重壓力,銀行提前終止了部門理財產品。一方面,資管新規明確要求銀行理財產品向凈值化轉型。另一方面,傳統銀行理財產品默認剛性兌付條例,預期收益率實際上成為銀行的欠債成本,假如運彩彩金市場環境不及預期,銀行會面對風險控制的巨大敞口。在這種場合下,銀行有動力行使在產品合同中保存的提前終止權,否則可能導致成本與收益倒掛。
一位國有大行高管表示,對于待整改的表外理財,重點在資產端的整改和化解。銀行將結合后續監管政策具體要求,綜合考慮持倉的資產特性,擬采取發行理財子公司新產品承接、提前終止二級市場出售、部門回標等措施主動化解,妥善完工存量理財產品壓降工作。
利于資管市場發展
理財產品提前終止是否合規?北京時代九和律師事務所合伙人許桂林表示,固然運彩 大樂透理財產品提前終止對投資者的收益會造成陰礙,但從合同約定看,因法律律例或政策變化,銀行提前終止理財產品是正當合規的。
中國證券報查詢多份銀行理財產品說明書發明,各家銀行對提前終止風險均有提示,總體可概括為台灣運彩 ptt,銀行方面有權依據市場、產品存量等場合提前終止產品。有投資者表示,本來買入的理財產品收益率有6,目前的理財產品收益率普遍為3,強退后再買入新理財產品很不劃算。
明明研究團隊以為,理財產品提前終止,對于銀行來說,需在短期內償付大批本金,甚至面對部門客戶的永久性流失。從長遠看,固然產品強退給交易兩方都造成了一定陰礙,但這一變化也將給資管市場帶來新的機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