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再融資新規于本年2月落地,當新冠疫情突兀暴發席卷大部門行業,在復雜多變的2024年上半年里,A股上市公司錄得了一份149541億元的理財賬單。
疫情之下,在A股上市公司理財產品買入金額較上年上半年下降背后,誰仍是財大氣粗的理財新氣力?誰在用募集資金買銀行理財?誰又因買入理財產品程序疑問而被罰?
《每天經濟新聞》採用統計發明,2024年上半年,認購了理財產品(僅含銀行理財產品、證券公司理財產品和投資公司理財產品)的A股481家上市公司中,超半數為中小板、創業板公司。
監管層對上市公司買入理財產品披露有程序性要求,并執行事后監管。發明,自2024年以來,A股共有35家上市公司因買入理財產品違規被監管部分處罰,此中8家為國有企業,其余皆為民營企業。此外,被處罰的企業中,有20家為中小板或創業板上市公司。
誰熱衷于買理財產品?中小創公司占比過半
對A股上市公司來說,買入理財產品被以為是一個慣例操縱,不過也不是所有上市公司都熱衷于投資理財。
《每天經濟新聞》梳理發明,本年上半年,A股上市公司中買入過理財產品的公司合計為481家,涉及理財產品共3182只,累計發作金額149541億元。
具體來看,在481家買入理財產品的上市公司中,中小板公司為122家,創業板公司134家;其他買入理財產品的公司包含有:上交所主板、科創板公司合計207家,知交所的主板上市公司18家。
值贏家娛樂城會員登入得注意的是,比擬主板公司,知交所的中小板和創業板公司的理財懇切更高一些。在481家買入理財產品的上市公司中,中小板和創業板的公司合計占比為5322%。
此中,122家中小板公司買入理財產品737個,認購合同金額為32733億元;134家創業板公司買入理財產品954個,認購合同金額為32319億元。
對此,一家中小板上市公司高層向《每天經濟新聞》表示,中小板、創業板公司之所以青睞買入理財產品,與證券市場的再融資政策變化有關。
間隔公然征求意見逾三個月后,再融資新規正式落地。2月14日晚間,證監會官網發表了上市公司再融資制度部門條款調換涉及的相關條例,與此同時再融資新規也一并發表。
取消創業板定增需持續2年盈利,鎖定限期縮短一半,發行價可打八折,延長批文有效期至12個月……修訂后的再融資條例,全面放寬了主板、中小板、創業贏家娛樂城無法出金板再融資要求,對發行前提、鎖定和定價機制等進行了大松綁。
在一位不愿具名的場所資源市場行業協會人士看來,從資金來歷來說,上市公司買入理財產品的資金,根本上來自于閑置募集資金和自有資金,此中,將部門臨時閑置的資金買入理財產品,也是上市公司的慣例做法。
政策松綁,直接推漲了A股市場的再融資規模。據東方財富Choice數據統計,截至8月5日,本年上市公司再融資(包含有增發、可轉債、配股和優先股)金額合計62282億元,此中增發規模已經過份上年同期。與此同時,證監會對增發項目的審核進一步提速,僅7月份就有32家公司增發獲發審委審核通過。
在上述行業協會人士看來,募投項目不可能將資金一次性投入,進而會造成部門資金閑置,這些錢閑著也是閑著,倒不如買理財產品來到達錢生錢的功效。
理財本金都來自哪里?超募資金是個必選項
作為一種進可攻退可守的資金處理方式,除了自有資金,用閑置募集資金買入理財產品,也成為上市公司的一個慣例操縱。
山東一家正在用募集資金投資理財的上市公司的人士表示:我們的募投項目二期還沒投產,這部門錢臨時用不到,所以就買了理財產品。而且比擬于銀行入款利息,理財的收益相對高一點。不過,比擬將擬用于募投項目的資金進行理財,同樣來歷于募集資金的另有一部門——超募資金,也是上市公司理財的另一大資金出處,這也成為一個必選項。
《每天經濟新聞》研究發明,對于理財目的,上市公司一般會在公告中提到:為提高公司資金採用效率,合乎邏輯利用閑置資金,在不陰礙公司正常經營的場贏家娛樂城攻略合下,公司擬利用超募資金買入短期銀行保本理財產品,以增加公司收益。
前述行業協會人士通知《每天經濟新聞》,新股發行開始市場化以后,由于新股定價的不確認性,上市公司募集資金過份投資項目策劃實際所需資金,由此出現超募現象,尤其是融資政策寬松的時候,創業板、中小板的上市公司超募現象還是對照普遍的。
如今,超募也不僅僅出目前中小板、創業板公司中。一年前,對于首批科創板企業的募資場合,安信證券在研報中指出,依據初步詢價結局,科創板首批25家公司擬融資規模為310億元,實際募資規模達370億元,超募60億元,平均每家企業超募237億元,平均超募比例到達35%,整體超募比例約20%,發行溢價明顯。超募成為科創板IPO的普遍現象。
他們(募投項目)需要得少,但募集得多,這都是政策理由,不是他們的初衷。在多位資源市場再融資領域的人士看來,除利用超募資金投資主業外,超募資金普遍未能掙脫眾多超募資金的必選項目——投資理財。
9月11日,朗科科技(300042,SZ)發表《關于採用部門閑置募集資金及超募資金買入銀行理財產品的公告》,公司決意採用部門閑置募集資金11億元、部門超募資金6000萬元,共計17億元買入光大銀行深圳分行對公結構性入款掛鉤匯率產品。
《每天經濟新聞》梳理發明,這已經是朗科科技8月份以來,第三次發表用超募資金買入理財產品的公告。此前,朗科科技在7、8月份差別通過董事會、股東大會審議通過了採用超募資金及閑置募集資金擇機買入銀行短期保本理財產品的議案,決意繼續採用額度不過份53億元的公司超募資金及閑置募集資金(含利息和理財收益)擇機買入短期銀行保本理財產品。
值得注意的是,依照政策要求,為管理風險,額度內資金只能用于買入一年以內的短期商務銀行保本理財產品,不得用于證券投資,不得買入以股票及其衍生品以及無擔保債券為投資標的銀行理財產品。
96家上市公司不差錢?500億募資買銀行理財
《每天經濟新聞》梳理A股2024年半年報,發明共有96家市值超百億(市值統計時間為9月9日)的上市公司明確披露,用募集資金買入了理財產品,累計發作金額過份500億元。在這96家上市公司中,還有72家公司同時採用了自有資金買入理財產品。
超百億市值上市公司買入理財產品時出手更為大方。在96家半年報中披露了採用募集資金買入理財產品的上市公司中,委托理財發作額最大的為維生素龍頭企業新和成。其2024年半年報顯示,新和成在委托理財方面,採用了募集資金買入銀行理財產品,委托理財發作額達382億元。
此外,光啟專業、華數傳媒等市值過百億的上市公司在2024年上半年採用募集資金買入理財產品發作額都過份了30億元。
不菲的資金投入也帶來了可觀的理財收益。新和成、光啟專業、華數傳媒3家公司在半年報中也披露了,2024年上半年接收的理財及結構性入款收益差別達734918萬元、11302萬元和65458萬元。
不過,市值超百億的上市公司在本年上半年積極進行理財投資,此中一些公司2024年上半年出現了業績下滑的場合。
此中,本年上半年委托理財發作額達15億元的美年康健,其同期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賠本782億元,較上年同期由盈轉虧。
對于業績賠本,美年康健表示,受疫情陰礙,教導期內公司旗下第一家體檢中央于3月底開門營業,跟著內地疫情防控形勢的好轉,5月、6月公司各體檢中央到檢人次、客單價、收入等都已逐漸覆原到往年同期程度,部門甚至已過份積年程度,但上半年度公司總體收入、利潤程度仍遭受較大陰礙。
而贏家娛樂城app ios上半年賠本的美年康健也在本年6月減低了未來用于進行現金控制的臨時閑置募集資金金額。公告顯示,批准公司採用不過份6億元的臨時閑置募集資金進行現金控制,投資安全性高、流動性好、有保本約定的投資產品,限期自董事會通過之日起至2024年5月31日止。在此之前,美年康健可轉動採用的資金額度為不過份15億元。
理財只要能賺錢就行?35家上市公司被處罰
從收益上看,理財投資雖比銀行利息要高,但出于理財有風險,投資需謹嚴的考慮,上市公司在熱衷于理財的同時,也必定要最大限度地減低風險性。
時間一般很短,資金可能隨時就得用,我們所選擇的理財產品都屬于短期,一個月、兩個月、三個月的都有。華東地域一家從事畜禽養殖的上市公司人士向《每天經濟新聞》稱。
不過,除了途經董事會、股東大會審議外,上市公司買入理財產品,除了賺錢,還要遵守監管定下的規程。
比如,在《深圳證券買賣所股票上市條例》中,包含有委托理財在內的對外投資,就被列為應披露的買賣,并明確了披露的尺度:買賣涉及的資產總額占上市公司最近一期經審計10%以上,該買賣涉及的資產總額同時存在賬面值和評估,以較高者作為算計數據。在發作提供財務資助和委托理財等事項時,應當以發作額作為算計尺度,并按買賣時的類型在持續十二個月內累計算計。
事實上,在上市公司的理財投資中,單個短期理財產品的投資限期一般不過份十二個月,運用超募資金投資的品種為短期的銀行保本理財產品。
一位山東A股公司副總裁解析稱,作為上市公司,審計會進行嚴格把關,理財產品到期后,要通過董事會、股東大會再推行程序,重要是限期,一般是一年內,到期了必要要返來,這是很嚴厲的一件事情。
不過,除了時限要求,在買入理財產品的資金規模上,上市公司也常常在算總賬時出錯,并因超出尺度未作披露而被事后監管。
以柘中股份為例,該公司2024年度採用自有資金、募集資金買入理財產品累計發作額313億元,過份柘中股份2024年經審計凈資產的10%,但柘中股份未按要求披露暫時公告。2024年12月2日,柘中股份被知交所中小板公司控制部出具監管函。
此外,也有上市公司由於超標被警示。2024年1月18日,道森股份(603800,SH)召開股東大會審議通過《關于採用部門閑置募集資金進行現金控制的議案》,批准公司在股東大會審議通過之日起12個月內採用不過份3億元的臨時閑置募集資金進行現金控制。時期,公司兩次買入理財產品總額過份3億元,差別超出授權額度5139萬元和3500萬元,但公司未及時就超額部門推行決策程序和信息披露義務。
2024年12月21日,道森股份被上交所依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控制設法》第五十九條的制定,采掏出具警示函的監管措施。
曾進行理財投資的一家上市公司的董秘向《每天經濟新聞》表示,這是一個慣例業務,權限經董事會、股東大會就能通過,然后買賣所進行事后監管。
《每天經濟新聞》不完全統計發明,自2024年以來,共有35家A股上市公司因買入理財違規被監管部分處罰,此中8家為中心或場所國有企贏家娛樂城出金問題業,其余皆為民營企業。此外,被處罰的企業中,有20家為中小板或創業板上市公司。
理財熱將重新升溫?業內:錢幣流動性寬松
理財本身的初衷也是為了上市公司盈利,由於資產閑置也就閑置了,倒不如買理財產品,帶來一定收益。在前述行業協會人士看來,處罰也根本以書面或口頭警告為主,一者這種超出范圍水平很輕,二者便是在發明疑問后,能夠趕快糾正,情節對照輕。
《每天經濟新聞》梳理發明,上市公司因理財被處罰的違規事件,監管部分均是在事后發明,而處罰手段多為書面警示、通報批駁、監管會談等。
這方面最多便是一個程序違規,上市公司的違規是分種別、分性質,本身錢沒有跑出去,只是一種理財,理財本身的初衷也是為了上市公司盈利。一位上市公司高管向《每天經濟新聞》表示。
不過,通過理財盈利,并不是所有上市公司都在做。而從被處罰信息來看,A股公司買入理財產品,也有淡旺季。
事實上,閑置募集資金可買理財產品的限制,直到2024年底才正式鬆開。2024年12月21日,證監會發表了《上市公司監管指引第2號——上市公司募集資金控制和採用的監管要求》(以下簡稱2號要求),從政策層面放松對上市公司閑置募集資金的限制,許可上市公司採用閑置資金買入安全性高、流動性好的投資產品,包含有國債和銀行理財產品等。
《每天經濟新聞》梳理發明,在2號要求出臺之前,ST圣萊、惠程科技、閩東電力、農發種業、金陵藥業、華東醫藥6家公司曾因募集資金理財不規范被通報批駁或被行政處罰。
比擬于政策開閘前的謹小慎微,2024年至2024年,有29家A股公司遭受處罰,也從另一個角度說明白上市公司對理財的熱衷。
在多位資源市場人士看來,上市公司買入理財產品的積極性,源自政策的放寬,尤其與資源市場的再融資政策息息相關。值得注意的是,在2024年底閑置募集資金可買理財產品新規出臺后,上市公告買入理財產品呈暴發態勢。
自2024年政策開閘,A股上市公司的理財規模連年高漲,并在2024年到達頂峰。在2024年創出峰值后,上市公司的理財熱,在2024年出現了降溫。不過,跟著調換后的再融資條例于本年2月份公布實施,A股上市公司的再融資懇切重燃,被用來理財的資金規模可能也會水漲船高。
在一位券商謀略人士看來,最近上市公司公布的理財策劃較多,可能與雙方面理由有關:一是理財收益高于銀行入款,這樣做能提高資金採用效率;二是本年疫情陰礙了部門企業的開工率,但錢幣流動性又對照寬松,上市公司干脆將富余現金轉向理財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