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洗牌券商上半年指標排名中信凈利第一財富管理迎爆發19家收入超去年_今彩539中獎人的故事

  證券行業上半年25項指標大排名來了

  券商中國獲悉,證券業協會近日向券商下發了《證券公司 2024 年上半年度經營業績排名場合》,對133家證券公司未經審計經營數據進行了統計排名,固然是初步統計數據,但依然可以讓市場一窺各券商上半年的業績場合。

  本年上半年,A股各大股指均明顯上漲,市場交投活潑,且多重資源市場革新利好增厚券商務績,券行業業績全面開花已是預期內事項,不過,哪些券商的表現更靚眼呢?

  券商中國梳理出本次榜單的重點:

  一、資產規模指標:本年上半年,國泰君安超越中信證券成為券業凈資源規模之王,半年來國君凈資源規模從80424億元增加到89338億元,增幅過份11。

  二、營收指標:中信證券、國泰君安、中信建投、廣發證券、申萬宏源上半年營收位居行業前五。此中中信證券營收1464億元,同比增幅3554,排名第一;排名前50券商中,中信建投證券營收同比增幅最高。

  三、凈利潤指標:頭部券商盈利場合大洗牌,中信證券穩坐第一寶座,申萬宏源、中信建投證券躍居行業第2、第3名,華泰證券上半年凈利潤排名降至行業第8名。馬太效應進一步加劇。

  四、代交易證券業務收入:17家券商上半年月交易證券業務凈收入(含買賣單元席位租賃)過份10億元,此中國泰君安、中信證券、招商證券該項收入均過份25億元,排名前3。

  五、財富控制指標:中信證券以587億元代銷金融產品凈收入遙遙領先,多家券商奮起直追,國君、華泰等多家券商半年月銷收入已超上年全年。

  六、投行收入:中信建投和中信證券差別實現投行業務凈收入1965億元、18億元,佔有行業前兩名。

  七、資管收入:本年上半年共有11家券商資管業務凈收入過份5億元,而上年同期僅有7家,華泰資管和東證資管兩家仍處于行業前兩把交椅。

  八、信用業務收入:華泰證券、中信證券、國泰君安3家券商兩融業務利息收入均過份20億元,業內券商過份10億元程度的多達11家;與此同時,股票質押業務收入回撤較為明顯。

  九、證券投資收入:本年上半年證券投資收益過份10億元的券商多達20家,而去年同期為16家。

  資產規模指標:134家證券公司總資產超8萬億

  據證券業協會此前披露的數,截至2024年6月30日,134家證券公司總資產為803萬億元,較上年末增加1184;凈資產為209萬億元,半年來增加了718;凈資源為167萬億元,較上年末增加了373。

  就總資產規模來看,中信證券、國泰君安、華泰證券依然位居前三,此中中信證券以72584億元總資產位居行業第一,較上年末增幅1679,重要是受并表中信證券華南資產陰礙;國泰君安和華泰證券總資產差別未42086億元和417778億元,較上年末均稍有縮水。

  此外,總資產規模排名前十的券商中,招商證券、申萬宏源、銀河證券、國信證券總資產均有10以上的增加。

  凈資產規模排名前三的是中信證券、國泰君安以及海通證券,2024年上半年凈資產差別未145202億元、120245億元以及11757億元。相較上年末凈資產規模,中信證券和海通證券略有增加,國泰君安凈資產縮水了11,上年末凈資產規模排名第三的華泰證券上半年也縮水了6,因此退居第四位。

  凈資源是衡量券商資源充足和資產流動性狀況的綜合監管指標,本年上半年,國泰君安超越中信證券成為券業凈資源規模之王,半年來其凈資源規模從80424億元增加到89338億元,增幅過份11;中信證券凈資源規模未87925億元,較上年末下降了76。

  數據顯示,本年以來,已有國信證券、海通證券、中原證券、西南證券、第一創業、中信證券5家券商實施定增,合計募資額超650億元。此中,海通證券定增規模最大,到達200億元;山西證券、東吳證券、天風證券、招商證券4家券商完工配股募資,募資規模合計過份300億元。

  此外,南京證券、西部證券、浙商證券、中信建投、華安證券、紅塔證券、國元證券等多家券商的再融資策劃正待實施,增補資源金以增強自身競爭力是券業趨勢。

  營收指標:11家券商營收過份50億

  據證券業協會此前公布的上半年全行業業績數據,134家證券公司上半年共實現營收213404億元,同比增1926。

  具體來看,本年上半年有11家券商營收過份50億,上年同期僅有10家。中信證券、國泰君安、中信建投、廣發證券、申萬宏源上半年營收位居行業前五。此中中信證券營收1464億元,同比增幅3554,排名第一;國泰君安營收9474億元,同比下滑222,排名第二;中信建投、廣發證券、申萬宏源營收均過份86億元,中信建投以8979億元營收同比增幅過份60,首次躋身行業前三。

  就行業排名前五十的券商營收規模來看,中信建投證券為同比增幅最高的券威力彩加碼獎項商,東方證券、信達證券、東方財富證券的營收增幅均過份50。

  值得注意的是,對于數據披露的口徑,協會只表示為各家券商未經審計的經營數據,未說明是單家公司口徑、合并口徑還是專項統計數據。不過國泰君安和中信建投披露的半年業績場合均明顯高于本榜單排名,以及各券商子公司均單列排名來看,本榜單或為單家公司口徑。

  凈利潤:前10大券商占比為4997

  據證券業協會此前公布的數據,全行業上半年實現凈利潤83147億元,同比增2437。

  具體來看,有10家券商凈利潤過份30億元,合計凈利潤為41549億元,占行業凈利潤的比例為4997;上年同期,排名前10券商凈利潤合計為3163億元,占行業比例為4745。也便是說,頭部券商的集聚效應在增強,馬太效應加劇。而從同比增幅來看,頭部10家券商的凈利潤同比平均增速為3136,高于行業平均增幅。

  來看具體排名,本年上半年,除了中信證券穩坐第一寶座外,頭部券商盈利場合在本年上半年進行了大洗牌,申萬宏源、中信建投證券躍居行業第二、第三名,華泰證券上半年凈利潤排名降至行業第8名。

  中信證券以618億元的凈利潤位居行業第一,同比增幅3377;申萬宏源證券和中信建投證券凈利潤差別為4832億元和4248億元,同比增幅均超86;國泰君安和海通證券的凈利潤差別為42億元和4125億元,前者下滑5,后者增長8,上半年排名第4名和第5名。

  此外,上半年也有數家券商出現賠本,多為合資券商,此中摩根大通(中國)上半年賠本9362萬元,匯豐前海證券賠本6752萬元,摩根士丹利華鑫賠本5603萬元。

  代交易證券收入:6家券商該項收入超24億

  本年上半年,深證成指、創業板指、中小板指均明顯上漲,交投十分活潑,多家公司經紀業務收入大幅增長。證券業協會數據顯示,上半年證券行業共實當代理交易證券業務凈收入(含買賣單元席位租賃)52310億元,同比增1782。

  共有17家券商上半年月交易證券業務凈收入(含買賣單元席位租賃)過份10億元,上年同期有15家。國泰君安、中信證券、招商證券、銀河證券、廣發證券、國信證券該項收入均過份24億元,排名前6。

  具體來看,國泰君安上半年實當代交易證券收入(含席位租賃)為3031億元台灣彩券大樂透,同比增加1866;中信證券、招商證券差別實現該項收入過份25億元,同比增幅均相近30,行業排名差別為第2、3位次。

  就該項業務指標排名前50的券商來看,國盛證券、東方財富證券、興業證券3家券商上半年月交易證券業務收入有過份30的增幅,此中興業證券上半年該項業務收入923億元,同比增幅為37;東方財富證券上半年該項收入1198億元,同比增幅過份43;國盛證券該項收入4億元,同比增幅過份79。

  財富控制指標:19家收入超上年

  代銷金融產品凈收入被視為當前券商轉型財富控制成效的一個主要指標。證券業協會也首次在半年行業數據中公布了該項指標收入場合。

  本年上半年,共有16家券商代銷金融產品凈收入過份1億元,此中中信證券、銀河證券、華泰證券代理銷售金融產品凈收入排名前3,差別實現587億元、315億元、303億元的收入。由此可看出,中信證券依然在代銷金融產品領域一騎絕塵,大幅領先同業。

  梳理發明,銀河證券、華泰證券、國泰君安、國信證券、廣發證券等19家券商本年上半年月銷金融產品凈收入已經過份了上年全年的額度。就該項指標排名前10的場合來看,有8家券商半年度代銷收入已經過份了上年全年,此中國泰君安上半年月銷收入269億元,是該項上年全年收入的213;華泰證券上半年月銷收入到達了上年全年的19075;中信證券由于上年基數較大,上半年完工了上年全年的70。

  投行業務:5家券商凈收入超10億

  回首2024年上半年,創業板注冊制、新三板精選層等一系列政策紅利陸續出爐,資源市場的蓬勃發展有目共睹。

  2024年上半年,A股共完工128單A股IPO,融資規模143628億元,同比增加1349;再融資86單,融資規模約148678億元,同比增加1434。可想而知,大批新增項目的落地,天然催動了券商投行的好業績。

  作為證券行業馬太效應最為強烈的業務板塊,投行項目仍在向頭部券商會合。從榜單上來看,中信建投和中信證券仍然霸住行業前兩位買賣,差別實現投行業務凈收入1965億元、18億元。此外,中金公司、海通證券、光大證券3家的投行業務凈收入也突破10億元大關。而2024年上半年,此項收入過份10億元的僅有中信證券、中信建投兩家。

  在投行業務的江湖中,也有不少中小券商異軍突起。例如,國金證券在一眾龍頭券商的包抄下,勝利殺入投行排名前十,憑借740億元的好成果排在第九位。去年同期,國金證券僅排在第22位,先進明顯。雷同地,民生證券也從去年同期的19名上升到13名。

  不過,投行業務受風險因素的陰礙也對照明顯。例如,在2024年上半年榜單中,廣發證券以481億元的程度排在行業第九名。受康美藥業等事件連累,廣發證券在2024年上半年僅實現365億元投行凈收入,跌出前20名。在本年7月處罰靴子落地后,廣發證券投行業務被按下暫停鍵,這將對其全年排名產生更多陰礙。

  由于投行業務凈收入=承銷業務凈收入+保薦業務凈收入+財務顧問業務凈收入,再來簡要關注下細分領域的排名場合。

  承銷保薦:TOP 50券商凈收入均超1億元

  作為投行業務的大頭,承銷保薦業務凈收入的整體排名與投行業務凈收入排名相差無幾。在前十榜單中,光大證券座次上升1名,承銷保薦業務排在第四位;而平安證券則掉出前十,由國信證券替補。TOP 50券商的承銷與保薦業務凈收入全部過份1億元,IPO大年的既視感呼之欲出。

  財務顧問:中信、中金、中信建投佔有前三

  在財務顧問的榜單中,中金公司打破了中信證券、中信建投兩兄弟霸榜的局面,贏得榜眼身份。具體而言,中信證券、中金公司、中信建投差別贏得241億元、187億元和182億元的財務顧問凈收入。

  比擬之下,頭部券商對并購重組業務的壟斷并不明顯,這也成為不少中小券商投行業務的發力點所在。例如,在本年上半年,江海證券可說是異軍突起,贏得112億元的財務顧問凈收入,排在第六位。此外,殺入前十的中小券商還包含有開源證券和申港證券。

  資產證券化:平安證券控制數目居首

  雖未計入投行業務收入,但券商ABS業務的產品數目也值得關注。

  2024年上半年,平安證券的ABS業務可算是一枝獨秀,當期擔任ABS控制人數目產品多達65個,躍居行業首位。中信證券為57個,居于行業第二位。此外,華泰證券、中金公司等9家券商控制ABS產品也在10個以上。

  資管業務:華泰、東方優勢明顯

  在資管行業去通道的大底細下,券商紛飛積極轉向主動控制,大聚合改建如火如荼。在行業陣痛期趨向于解散之時,各家券商2024年上半年的資產控制業務收入提拔明顯。

  與去年同期比擬,華泰資管和東證資管兩家仍處于行業前兩把交椅,差異的是兩家的業務收入均突破10億元大關,差別實現1111億元、1101億元。本年上半年共有11家券商資管業務凈收入過份5億元,而上年同期僅有7家。

  不過,也有部門券商資管業務落伍。例如,方正證券資管業務收入171億元,排在第20位;去年同期其資管業務收入到達330億元,比擬之下本年收入相近腰斬。安信證券資管收入也從去年的193億元降至136億元,此外,廣發資管、國君資管、銀河金匯等大型券商旗下資管公司收入程度均有差異幅度下滑。

  信用業務:股票質押收入回撤明顯

  作為重資源業務的典型,在比年來券商積極補血的場合下,信用業務的發展合法其時。然而,在股票質押風險仍未完全出清知悉,信用業務也面對著擴規模與防風險并重的要求。

  就2024年上半年的排名場合來看,融資業務利息收入排名變化較為明顯。不過,整體上仍是資源雄厚的大型券商排名靠前。

  具體來看,在該項業務指標中,中信證券仍佔有行業首位,當期融資業務利息收入為3585億元,同比增長818。海通證券融資業務則有所收縮,收入自去年同期的3155億元降至2790億元,排名從第二位降至第四位。此外,銀河證券、申萬宏源等大型券商,該項業務收入均有收縮。

  具體到融資融券業務方面,作為信用業務之中的零售業務,在2024年A股市場行情連續不斷之時,融資融券台灣彩卷行業務的興盛也不難想象,整體收入程度有所提拔。華泰證券、中信證券、國泰君安三家券商該項收入均過份20億元,業內券商過份10億元程度的多達11六合彩必中方法家。

  比擬之下,股票質押業務收入的回撤,體現得相當明顯。2024年上半年,海通證券以1290億元的股票質押業務利息收入排在首位,但與去年同期比擬,其收入規模下降幅度近三成。中信證券該業務收入也過份10億元,達1134億元,比去年同期略有下降。

  對比來看,股票質押業務收入在5億元的券商僅有7家,去年同期則有11家。

  投資收益:中信證券成炒股王

  在A股市場行情連續不斷之際,投資收益在券商收入中占比也連續不斷提拔。即就是浮盈收入,也同樣令人歡喜。

  2024年上半年,哪家券商炒股強?當數麥子店高盛。排名顯示,中信證券當期實現證券收益7535億元,較第二名的中信建投整整多出35億元,可算是一騎絕塵。不過,中信建投的投資程度也在本年上半年提拔明顯,自去年同期的1461億元躍升至40億元,排名也從行業第11名升至第2名。

  此外,本年上半年證券投資收益過份10億元的券商多達20家,而去年同期為彩券對獎app16家。不過,個別券商炒股程度也不太不亂。例如,去年同期,太平洋證券以950億元的證券投資收益殺入前20名,而此次卻直接降至8746萬元,滑入行業下游程度。

  在股權投資收益方面,該指標的口徑為:成本法及權益法核算的長期股權投資收益+處置長期股權投資產生的投資收益。在上半年排名中,申萬宏源殺入行業首位,當期實現股權投資收益1632億元;海通證券緊隨其后,當期實現1054億元的股權投資收益。

  從統計口徑來看,該指標具有一定隨機性,因此行業排名并不固定。不過,此次協會列出的49家公司股權投資收益全部為正值,與去年同期的5家公司投資賠本比擬,已有明顯先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