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融人壽披露的2024年業績教導顯示,上年該公司實現保費收入122億元,同比增長五成;實現凈利潤014億元,同比縮減超八成。作為一家壽險公司,2024年中融人壽保費收入前五的產品中無一重疾險產品,有兩款分紅型分身保險和三款年金保險,前四款產品重要銷售渠道均為銀保渠道。同時2024年該公司投資款新增交費前三的產品均為萬能險,且兩款重要通過銀保渠道銷售。
另有,自2024年2月孫建軍離職之后,中融人壽總經理之位一直空白,至今已有三年多時間。知名經濟學家、九江學院國際經濟研究中央主任孫飛向本報表示:作為公司戰略執行者的總經理長期空白,會導致公司的決策無法從經營層面去落實,對公司經營控制會造成不佳陰礙,同時也說明這家公司的治理結構不完善。
業績過山車 償付才幹長期低于行業平均程度
中融人壽成立于2024年3月,總部位于北京,現在注冊資源13億元。成立以來,該公司保費收入和凈利潤長期履歷著過山車式的增長和調換。
回首來看,保費收入方面,2024年中融人壽保費收入同比大幅增長至916億之后,于2024年滑落至545億,在履歷了這次的小幅波動后,該公司2024年實現保費收入704%的增長到達4377億元,2024年增長速度雖有放緩但也到達近60億元的原保費收入。就在一切好像向好發展的時刻,2024年業績忽然一夜回到6年前,全年僅實現248萬元的收入,2024年覆原元氣實現35億的收入規模。隨后三年,其保費收入不亂增長,差別為5078億元、有趣的棋牌遊戲8059億元、122億元。
凈利潤方面,2024年過山車谷底沖擊將中融人壽原先就掙扎在生死線的凈利潤直接拉入凈賠本1388億的程度,2024年沖擊余波仍在,凈賠本865億元。好在2024年小幅盈利013億元,2024年凈利潤增至105億元,但到2024年又縮減至014億元。
中融人壽 過山車式的刺激履歷與其激進的發展最新棋牌遊戲平台路徑以及違規操縱帶來的處罰有著直接關系。
2024年3月成立以來,中融人壽高層小動作連續不斷,因而備受控制層照料。如2024年9月8日,保監會公布了一項處罰意見:中融人壽在四支刀規則入門2024-2024年因違規運用保險資金、虛增償付才幹等行為,被保監會限制不動產投資、股權投資、金融產品投資各1年,時任董事長、總經理陳遠也被禁業1年。
同年,保險企業普遍熱衷于舉牌上市公司,中融人壽也選擇了較為激進的發展路徑,曾在5天內四支刀規則攻略持續舉牌3家上市公司。2024年前三季度,中融人壽的名字一度出目前17家上市公司的股東中。
市場場合難以預計,投資回報不及預期逐步連累公司的盈利場合,2024年底,中融人壽的綜合償付才幹充足率一路從去年末的230%跌至安全線之下,僅有647%,2024年場合加倍糟糕,前三季度差別為-1822%、-1816%、-4191%。保監會不得不管,要求其暫停開展新業務、暫停新設分支機構,業務根本全面停滯,于是有了上文提到的全年收入248萬元的跳崖。
2024年年終,中融人壽增資8億,將綜合償付才幹充足率拉回到130%,臨時安全,2024年1月業務終于全面解禁。盡管如此,該公司償付才幹程度一直低于行業平均程度,2024年至2024年,其綜合償付才幹差別為18117%、15387%、13091%、14765%。2024年,壽險業平均綜合償付才幹充足率為2396%。
依賴銀保渠道發展分紅+萬能業務總經理空白逾三年
需要指出的是,中融人壽當年投資股權根本都是通過萬能險和分紅險持有,也積累了大批的相關經驗和產品,成為后來強化萬能險等險種監管下的發展隱患。
冒進的企業文化延續至今。因2024年業務根本全面停滯,中融人壽2024年分紅險保費收入為0元,但在2024年增加至4768億元,2024年又增至7472億元。另有,2024年,中融人壽以萬能險為主的保戶投資款新增交費約16億元,2024年、2024年,保戶投資款新增交費的前三大險種收入差別為2079億元、7671億元,萬能險抬頭趨勢明顯。2024年則有所下降為55億元。
進一步來看,作為一家壽險公司,2024年中融人壽保費收入前五的產品中無一重疾險產品,有兩款分紅型分身保險和三款年金保險,前四款產品重要銷售渠道均為銀保渠道。同時2024年該公司投資款新增交費前三的產品均為萬能險,且兩款重要通過銀保渠道銷售。
通過銀保渠道大舉發展分紅險和萬能險或也是該險企緩解免費線上棋牌遊戲經營壓力的表現。知名經濟學家宋清輝向本報表示,險企通過銀保渠道賣出的分紅險、年金險、萬能險、投連險等中短期存續產品,以后就必要每年維持等同規模的保費收入,若銀保渠道沒有連續的新客戶進來,就會面對滿期給付的資金壓力。
也有業內人士指出,萬能險本身不是疑問產品,國外萬能險通常是限期較長的終身壽險,但在內地異化成限期短、資金成本高的高現金價值的短期理財產品,一方面,壽險的要點價值難以得到彰顯;另一方面,因欠債成本對照高,假如投資表現不好的話,存在利差損風險。
我國的中小險企在現在金融系統仍在完善的階段原來就處于弱勢,領導層的頻繁改變或是長期空白更是讓公司地步雪上加霜。
梳理來看,楊智于2024年9月擔任中融人壽總經理,2024年6月不再擔任總經理職位;2024年5月至2024年3月時期,由陳遠擔任該公司總經理。2024年12月,陳遠辭去總經理職務,專職擔任公司董事長,聘用潘忠為公司總經理。2024年8月孫建軍接班總經理一職,但在2024年2月,孫建軍離職之后,中融人壽總經理之位一直空白,至今已有三年多時間。截至現在,一直是該公司的常務副總經理孟巖主持工作。
在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中國保險與養老金研究中央研究總監朱俊生看來,每一任高管都有自己的經營思路和理念,而這些經營思路和理念要在公司實際經營當中體現出來也需要一段時間,公司整體發展戰略才有連續性。但若中間發作變動,就意味著公司的整個經營理念和思路都會做出相應的調換,也就會給公司的業務發展帶來波動,同時也會陰礙到公司一些要點才幹的建設和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