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樂推薦摘要:筆者通過教學實踐探索,百家樂推薦總結了現代學徒制的技能教學要求,百家樂推薦分析得出傳統師徒式技藝傳承優點是優質資源、高效互通,致心於一、日積月累,德藝雙馨、行業互助,主要不足是技能封閉、路線單一,提出高職院校機械專業新師徒式技能教學的創新之處在於從被動到互動的新感覺、從主體到主導的新方式、從疊加到融合的新模式,指出在新形勢下發揮傳統師徒式技能傳承的優點,對於提升高職院校機械專業技能培養效果具有良好的實踐成效和很高的社會價值。
關鍵詞:高職;機械專業;技能教學;技藝傳承;學徒制;師徒式
為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向機械行業輸送合格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高職教育對在規定的學時內提高機械專業技能培養的效率提出了要求。百家樂推薦筆者通過教學實踐探索,在新形勢下發揮傳統師徒式技能傳承的優點,對於提升高職院校機械專業技能培養效果具有良好的實踐成效。
1 現代學徒制技能教學要求
現代學徒制對於高職機械專業技能教學具有指導作用。首先,現代學徒制是高職教育的一種人才培養模式,具體到高職層次的機械專業技能培養,需要進一步深化落實。其次,現代學徒制在實踐中也存在一些不足,比如主要強調學生即學徒,輕視了技能教學中的“傳承”過程,對老師在技能教學中的作用、教學方式、教學領導作用等重視不足。這些與現代學徒制的發展歷程相關。
學徒制是在中國傳統教學方式中,百家樂推薦特別是在技能傳授中普遍應用的一種方式,師傅通過“手把手”的方式,將自身的技能加以傳授。這種方式特別適合生產方式以手工業為主、生產規模以作坊式為主的技能傳承。在工業革命之後,隨著機械的大量使用,改變了原有的生產模式,對手工業、作坊式生產形成了衝擊。相應地,由於機器部分地代替了人工,因此傳統學徒制的技能傳授滿足不了工業時代對於人的能力需求的培養,從而誕生了職業培養。需要特別指出的是,職業學校的發展進一步擠壓了學徒制的存在空間。在20世紀中葉,對於勞動者的要求從技能向綜合素質演變,在職業技能和素質培養中,德國的“雙元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向企業輸送了大量符合生產需要的勞動者,在“雙元製”中較為突顯地存在著“現代學徒制”。現代學徒制是傳統學徒制融入了學校教育因素的一種職業教育,是職業教育校企合作不斷深化的一種新的形式,頂崗實習、訂單培養、現代學徒制是一種遞進關係。
學徒制以職業實踐為中心組織教學內容,充分凸顯了高職教育的“職業性”,較好地實現了教育的外在價值[1]。在當下的實施過程中,出現了“高職教育就是簡單’應職教育’”的認識誤區,過多地強調“企業需要什麼樣的人,我就培養什麼樣的人”,沒有充分肯定學生的長遠發展、職業生涯的自我完善需求,造成了過於功利性的外在價值,過分強調高職教育應當培養“具有良好技能的人”,弱化了培養“具有發展潛力、適應社會需求的人”的培養目標。
針對現代學徒制在實施過程中的困境,有必要深入結合高職教育核心目標、社會發展能力需求、學生職業生涯發展,充分發揮教育的核心價值,以人為本,培養“短期應職、長期適應社會發展的人”,真正發揮高職教育的社會價值。
2 傳統師徒式技藝傳承的特點
中國傳統的學徒制(或稱為“師徒制”)歷史久遠,師傅引導徒弟進行學習、工作、生活,使徒弟能夠傳承特定的技藝,塑造符合行業需求的品德。新中國成立後在機械專業技能傳承中,學徒制一度成為青年掌握技能的重要途徑,也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方式。機械專業工人進廠之初,均指定由技能高超的師傅進行傳幫帶,2~3 a學徒期滿後,則由師傅對其進行技能考核,確定徒弟的技能等級,達不到要求者還要延期出徒。近年來,由於技能要求和教育方式的更新,逐漸摒棄了傳統學徒制。但學徒制不僅對機械專業技能培養有積極作用,還具有一定的社會意義,特別是對於大學剛畢業、初次接觸社會的新員工來說,通過師傅的帶領,盡快地掌握自己立足立身的本領,學習更多的工作經驗和社會經驗,緩解初入社會面臨的各種壓力和困惑,對其更好地融入社會是有巨大幫助的。
2.1 傳統師徒式技藝傳承的優點
首先,優質資源、高效互通。在傳統師徒式技能傳承中,徒弟進入師門前,通過各種信息渠道,了解目標行業師傅的技藝類型、特徵、門風等,通過比較選擇與個人興趣愛好相近的師門,根據興趣、生存需要,選擇行業,進得師門。在技能習得過程中,由於師門中生產方式相對專一,比較直接地接觸本行業的技能演示,同時在技能習得過程中,可以與同門、師傅進行高效的交流,冗餘信息比較少,相對專一,效率頗高。
其次,致心於一、日積月累。在傳統師徒式技能傳承中,在學習期間,保持對師門絕對的專一;期滿出師後,可以根據個人發展需要,遍訪名師。在學習期間保持高標準的專一性,所學到技能的內容、方式也具有極強的專一性,以至於時至今日某些行業中仍存在以姓氏命名的某種動作技能,這有別於體操運動中某些動作以體操運動員的姓氏命名,前者是動作技能特徵,後者是動作名稱。技能的習得過程絕不是觀望,而需要大量的實踐、鍛煉、積累、提高,在學徒制形式下,百家樂推薦長期在專業坊中學習,日積月累,有利於快速獲得技能。
最後,德藝雙馨、行業互助。傳統師徒式技能傳承加強了行業自律,起到促進敬業精神、聯絡和深化行內工匠感情的作用,通過禮儀活動,強調了師徒尊卑上下等級地位,並註入神聖嚴謹的色彩,為其增加相應的歷史感,這些活動對行業內師徒相授的技藝教育,以及對該項技藝自信的樹立,都起著積極的推動作用。
2.2 傳統師徒式技藝傳承的不足
作為一種技能傳承方式,傳統師徒式技藝傳承最主要的不足是技能封閉、路線單一。在技能創新方面,由於門派觀念的存在,在習得技能後對於創新的力度不足,寧可守成,不願創新。隨著社會發展,技能需求也在變化,這種技能單傳的方式扼殺了許多人才,對個人技能和社會職業發展都是不利的。在傳承理論方面,“當有口訣,人莫得知”的思想使得師傅與徒弟的關係有時看起來是十分微妙的,同行之間的互相防範意識就更加明顯,競爭的存在使得這些現象的存在有一定的社會原因,但傳承理念的單一性使得技能傳承時有衰弱。在規模方面,傳統師徒式技藝傳承教育的接受者一般較少,不利於生產規模的擴大,古代教育水平欠發達使得受教育的人數有限制,在科技發達、普及迅猛、區域融合的當下,傳統師徒式技藝傳承難以滿足經濟快速發展的需要。
3 高職機械專業師徒式技能教學新探索
3.1 從被動到互動的新感覺
傳統師徒式技藝傳承存在感情認可問題,表現為“不願傳”或“不願認”,就是要么師傅不願帶徒弟,要么徒弟不願跟師傅[2]。其間有個人認知問題原因,也有製度設計原因。在個人認知方面,有性格不合、自高自大等主觀因素。在製度設計方面,“教會徒弟,餓死師傅”就是最直接的表述。在現代機械製造業中,隨著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的不斷湧現及大量應用,對機械行業的從業人員提出了更全面的要求,求變求新,固然不能對傳統技藝否定,但無法背離主動適應技術發展對技能要求的客觀事實。“師不必賢於弟子”,在操作技能傳授中,教會徒弟在客觀上也促進師傅的技能提高;只有在客觀事實上做到“弟子不必不如師”的情況,機械行業的高素質技術技能應用型人才方能大量湧現。
百家樂推薦針對當下高職機械專業技能教學需要在採用學徒制傳授技能時,首先要解決感情認同問題,通過師傅帶好了徒弟,給予成績認可加以激勵,肯定師傅所付出的勞動;其次徒弟學得師傅技能,要通過技能考核加以認定,鼓勵學生踏實地跟師傅學習。在實踐過程中,通過晨會進行工作總結和任務跟進,在下班前徒弟與師傅進行當天的總結,在互動中加強感情認可。
3.2 從主體到主導的新方式
在傳統師徒式技藝傳承中存在“帶不好”或“跟不好”的方式問題:要么師傅實在看不下去,事必躬親,徒弟少了技能練習的機會;要么個別徒弟“包攬”了工作內容,但質量差強人意,對個人的技能提高也不利,有量無質。最核心的因素是師傅領導力問題和徒弟學習力問題。
首先,要建立師傅隊伍,有一群好師傅,從一個人技能表演開始,最終實現一群徒弟的技能比試。“師傅領進門,修行靠個人。”作為好師傅,不但要有超群的技藝,還需要有熟練的“領進門”技巧,從根本上提高師傅的“傳、幫、帶”能力。在實踐中,優化師傅隊伍,在專任教師中培養“工程師”,使得教師在能夠勝任講台的同時也站得了操作台;在企業中尋找技能精湛、樂於傳授的工程師做兼職師傅。使得師傅隊伍在技能傳授中從主體轉向主導,對徒弟提供工作技能上的幫助和指導,傳遞價值觀和理念,解答徒弟對於管理制度和流程的疑問。
其次,學生在技能培養中作為學徒,由坐在講台下到站在機床前,成為了技能培養的主體。只有做到“多問、多學、多做”,“嘴巴甜一點,動作快一點”,才能真正學到技能。不要捨不得“動手動腳”,不能誤以為什麼操作都是看看就能懂,那是“過眼煙雲”,結果只能是“手中無活”。現在的高職學生從入校之初對於“勞動光榮”的理念就存在一些疑問,到機械技能操作現場之後,對於這個理念更是產生質疑。如何轉變思想,從“要我學”轉變到“我要動”,這需要在“主體”和“主導”上不停地轉換,師傅在思想上對徒弟不斷進行引導,在工作中與徒弟不斷進行合作,這樣學生作為徒弟才能在技能習得上不斷作為主體動手去做。